战争是一场博弈,谁能取得胜利,不仅仅是要拼兵力,拼物资,还要看哪一方的心理素质更强,谁更善于运用兵法权谋。在中国历史上的三足鼎立时期,智谋之高响彻于天下的诸葛孔明,曾经用空城计之兵法,不废一兵一卒就将司马懿的10万大军打败。 关于空城计的兵法,不仅局限于三国时期,在国共内战之时,伟大的毛主席也曾巧妙运用“空城计”将国民党军队击退。1947年,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队在延安对我党展开围追堵截的行动, 然而在情急之下毛泽东依然淡定自若,让手下找来一块长方形的木板,并亲自在上面写下“毛泽东由此上山”7个大字。 也正是这7个字让国民党反动派扑空,为我党顺利渡过黄河,争取到了宝贵的撤退时间。那么这7个字为什么能够有如此大的神奇能量,竟然能够让我党以寡敌众,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? 最终的根源还是要归结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神机妙算。 一波刚平,一波又起 从1937到1945这8年时间里,抗日战争从全面爆发一直到抗战结束,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被外族侵略的窘迫困境。虽然说中华民族的外患终于有所平定,但是内忧又随之而来,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,距离真正的和平,还需要一段日子。 对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来说,一山不二虎就是他们始终坚持的想法,蒋介石想一家独大的野心愈发膨胀。但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形象,蒋介石以和平为由,邀请毛泽东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。 我党本着以人民的利益为主的原则,明知蒋介石是假和平,但还是果断地应了蒋介石的邀请,与国民党共同签订双十协定。 从建党一直到抗战胜利,我党在不断奋斗和探索的过程中,所作所为中国的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,长此以往积累了坚定的群众基础。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感到了深深的危机,他觉得如果他再不出手,那么民心将会向共产党方向倾斜的越来越多。 1947年,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派胡宗南集结20多万的兵力赶赴延安,国共内战也从此开启,蒋介石全然不顾和平协定,撕毁和平的假面具。为了能让这场战争尽快取得胜利,蒋介石还为胡宗南调派了数架轰炸机。 然而毛主席早已看出蒋介石的野心,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将会来临,因此毛主席表现出了跟平常一样的淡定自如。与此同时他对下属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意外的命令,放弃延安,主动撤离。 毛泽东的这一号令让很多人不解,因为延安可以说是共产党人的心脏,就算是搭上所有人的性命,也不可以让延安被敌人占领。 看到众人的大吃一惊,毛泽东只是笑了笑,因为这些人的反应也在他的意料之中。他给大家解释说,如果执意留在延安,只会让更多的革命战士流血牺牲。退一万步讲,就算是蒋介石占领了延安,也不能说明他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。 更何况我们无法阻止蒋介石想要攻占延安的想法,还不如保存实力,保卫革命战士的生命安全。他能攻打延安,而我们也可以南下把他的南京老巢掀翻。众人听到毛主席的解释以后,逐渐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。 以少胜多,以智取胜 而毛主席的这些具有远瞻性的高见,蒋介石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,他还在催促着胡宗南尽快攻下延安。在胡宗南赶到之前,我党和人民就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全部转移出延安。 胡宗南赶到延安之后,他看到这里空无一人时很高兴,他觉得毛泽东等人一定是害怕了。但如果就这样占领了延安,多少缺点成就感。于是胡宗南在延安到处游走,试图寻找共产党队伍,否则这些枪支弹药,岂不是白白浪费了。 走着走着胡宗南,终于遇到了一支由彭德怀将军率领的解放军。然而胡宗南没有想到的是,这是毛主席为他设立的一个瓮中捉鳖的圈套。当时彭德怀将军所率领的解放军队伍只有2万余人,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胡宗南面前露个脸,然后迅速逃跑,目的是让胡宗南向我军追击,从而落入我军事先准备好的埋伏圈。 这下胡宗南可是吃了一个大亏,整整25万军队,竟然被我方2万解放军耍得团团转。胡宗南不肯罢休,他命令刘戡率兵继续向我军撤离的方向追击。刘戡动用各种手段,终于打听到了我军的落脚点,他率领国民党主力军包围了米脂地区。再这样等下去肯定不行,必须要想办法逃脱敌人的包围圈。 然而毛主席还是表现出一副镇静的样子,旁人非常不理解,敌人马上就到眼皮子底下了,怎么还能够如此淡定? 毛主席解释说,眼下这个情况,还是要按照之前的计划何西北方的野战军靠拢,由于我方兵力不敌对方,那么就要改变以往夜里行军的习惯,出其不意。 由夜里行军改到了白天行军,这一方法确实有效地避免了与敌军发生正面冲突,但是好景不长,最终还是被刘戡发现了我们的秘密。我军被敌军一路追赶,来到了黄河附近的山脚下。有人建议迅速渡过黄河,加快行驶速度,然而毛主席说,敌人在后方穷追猛赶,想要顺利地让这么多士兵渡过黄河是不可能的,只能另想对策。 毛主席再现空城计,国民党军追悔莫及 毛主席详细地揣摩了一下周围的环境,示意众人向身旁的那座大山上走去。 同时毛主席拿来一块长方形的木板,写下了“毛泽东由此上山”这几个字。 周围人很是不解,好容易逃到了山上,怎么能把自己的行踪透露给敌人呢?毛主席只是笑了笑,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,丝毫没有兵临城下的危机感,甚至还抬起头来欣赏绵绵细雨,沉醉在秋天的气息里。 众人满头疑惑还没有消除,刘戡就发现了这块写着7个字的木板。正如毛主席所料,刘戡看完这块木板以后,就带兵向黄河方向奔去,没有上山。 原来这块木板就是迷惑敌人的,正如同当年诸葛孔明为司马懿展开的那扇城门。 因为毛主席知道按照常人的思维,一定会优先选择渡过黄河躲避后方的追击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反其道而行之,才能够扭转局势,而那块木板儿也一定会让敌人以为这是我军故意留下的烟雾弹,他们一定会以为上山是假的,渡黄河才是真的。 敌人中计撤退以后,毛主席立地下令,率领全军以最快速度下山并且渡过黄河。等到刘戡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,早已经晚了,因为此时正值当地的雨季,随着雨量的不断增多,河水的水位也不断上涨,尽管敌方的兵力再多也无济于事。 刘戡毛主席延安蒋介石胡宗南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 |